宁波心理咨询|“母职焦虑”——过度承担的结果

  新闻中心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10-24 09:26:58

在心理咨询中,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:
孩子拒绝上学,整天情绪低落、封闭自己;
而另一边,母亲焦虑、失眠、崩溃,常常泪流满面地说:“我真的不知道还能怎么办。”

从心理咨询师的角度来看,孩子的厌学固然需要关注,但同样值得被看见的,是母亲背后的焦虑与无助。


一、母亲焦虑的心理根源

  1. “母职焦虑”——过度承担的结果

  2. 微信图片_20251020131411_518_165.jpg

很多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,承担了几乎全部的情绪责任:学习、成绩、情绪稳定、人际关系……都被绑在“母亲是否称职”这根线上。
当孩子不去上学时,母亲最先想到的往往不是孩子的状态,而是“是不是我没教好”“别人会怎么看我”。
这种“母职焦虑”是当代家庭中极为普遍的心理困境——
母亲一边努力想成为完美妈妈,一边被内疚感吞噬。

2. “控制”背后的恐惧

许多母亲会说:“我不是想控制他,我是怕他吃亏。”
但心理上,控制往往是焦虑的外化形式。
当母亲内在缺乏安全感时,她会试图通过掌控孩子的行为来缓解内心的不确定。
于是,当孩子抗拒上学、拒绝沟通,这种“失控感”就会成倍放大,让焦虑难以平息。

3. 原生家庭的情绪延续

不少妈妈在成长过程中,也曾在高压或情感冷漠的环境里长大。
她们习惯了“顺从”“努力取悦”,
因此在面对孩子时,也容易重复那种“用成绩证明自己价值”的模式。
这并非母亲的错,而是一种无意识的情感传递。


二、如何科学地应对孩子的厌学与母亲的焦虑?

1. 先照顾好自己

心理学中有一个重要概念:“情绪共振”
孩子能强烈感受到母亲的情绪。
当母亲持续焦虑,孩子的情绪系统也会被拉扯得越来越紧。
所以,第一步不是“让孩子去上学”,而是先“让自己慢下来”。
深呼吸、运动、和朋友聊聊、寻求心理咨询支持——
这些都是重新建立心理能量的过程。

2. 理解,而非立即解决

当孩子说“我不想去上学”时,
不要急着说“那你想干嘛?”
也不要立刻否定或讲道理。
可以先问:“你是不是觉得最近特别累?”
“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让你不想去?”
理解情绪,往往是问题被看见的起点。

3. 调整家庭互动模式

宁波蓝鲸心理咨询中心的青少年家庭咨询中,我们常用“家庭系统疗法”帮助家长看见:
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整个家庭情绪的“信号灯”。
当家庭的沟通方式、情感表达得到改善时,孩子的厌学行为也会逐渐缓解。
焦虑的妈妈不需要成为“完美父母”,
而是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。

4. 寻求专业支持

如果孩子持续厌学超过两周、情绪明显低落、拒绝社交,建议及时进行青少年心理咨询
专业心理咨询师会通过心理测评、情绪疏导、家庭沟通辅导等方式,
帮助家庭重建信任关系,恢复稳定节奏。


三、结语:疗愈,从理解开始

孩子厌学的那一刻,不仅是他在呼救,
也是母亲需要被理解的时刻。
焦虑并不是母亲的错,而是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。
而心理咨询的意义,
正是在混乱与痛苦中,帮你重新找到力量的方向。

宁波蓝鲸心理咨询中心,我们见过太多焦虑的母亲,也见证了无数家庭从挣扎到重新连接的过程。
愿每一位母亲,都能在理解中和自己和解,
也让孩子在被理解中重新起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