宁波心理咨询|孩子厌学,不是突发事件,而是情绪积累的结果

  新闻中心     |      2025-10-27 11:33:09
2025-10-27 11:26

在做青少年心理咨询的过程中,我常听到父母焦急地问:“老师,我家孩子怎么突然不去上学了?他以前明明挺乖的。”

很多家长把孩子的厌学,看作是“叛逆”“懒惰”“逃避现实”,可心理咨询师眼中的孩子,却往往是在“帮家庭说话”。他们用“不去上学”的方式,表达家庭中长期存在、但没人敢触碰的问题。

一、孩子厌学,不是突发事件,而是情绪积累的结果

孩子不会凭空厌学。在宁波蓝鲸心理咨询中心的青少年案例中,我们发现——几乎每一个厌学的孩子,背后都有一个“情绪超负荷”的家庭。

比如:父母长期争吵,孩子夹在中间不敢表达;母亲焦虑控制,孩子喘不过气;父亲疏离冷漠,家庭没有温度。孩子表面是在“逃避学校”,其实是在“逃离焦虑的家庭氛围”。

从心理学上讲,这叫**“系统性反应”**——孩子用行为来替整个家庭承受压力。他不是真的想放弃学习,而是身体在说:“我太累了。”

二、母亲的焦虑,是孩子情绪的放大镜

李玫瑾教授常说:“孩子的问题,往往是母亲情绪的延伸。”这话听起来刺耳,但却非常真实。

很多母亲在孩子的成长中付出了全部,却也无形中让孩子背负了沉重的情绪期待。孩子一不学习,母亲就慌了——不是怕孩子没出息,而是怕自己失败。

这种焦虑,会让孩子越来越不安。他看见妈妈的眼泪、听见叹息、感受到压迫,于是选择**“逃避”**,因为那是他唯一能掌控的方式。

在心理咨询中,我们常提醒家长:孩子不是问题的制造者,而是家庭情绪的承受者。

三、父亲的“缺席”,让孩子缺乏心理支撑

我们发现,在许多青少年厌学的家庭中,父亲的角色往往比较模糊。他们忙于工作、情感上退居二线,把教育的重担全部交给了母亲。

结果就是——母亲焦虑、孩子抵触、家庭紧绷。心理学上,这是一种**“单边情感结构”**。孩子缺少了一个稳定的男性支撑,在心理上容易变得敏感、自卑、缺乏目标感。

所以,有时候孩子不去上学,不是因为不想学习,而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该为了谁努力。

四、如何科学地“解”孩子的厌学?

1.

家庭是孩子情绪的温床。当母亲学会慢下来、父亲重新参与,孩子自然会安定下来。这一步,看似简单,其实最关键。因为孩子不是在听你说什么,而是在感受你们的情绪。

2.

当孩子说“不想上学”时,先接纳他的感受,而不是立刻讲道理。可以这样回应:“妈妈知道你最近很难受,我们一起想想办法,好吗?”理解,是孩子重新打开沟通的起点。

3.

如果孩子的厌学持续时间较长,或伴随明显的焦虑、情绪低落,建议及时进行青少年心理咨询。专业心理咨询师会通过情绪疏导、家庭沟通辅导等方式,帮助家庭恢复稳定、让孩子重新找到学习动力。

五、结语:家庭稳定,孩子才有力量成长

孩子的厌学,从来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。它是家庭关系的一面镜子——映照出沟通的断裂、情绪的紧绷、爱的失衡。

当家庭氛围变得柔和、关系重新流动,孩子的学习问题往往也随之好转。在宁波蓝鲸心理咨询中心的实践中,我们一次又一次看到:当父母愿意改变,孩子就能重新出发。

所以,下次当你面对一个“不去上学”的孩子,请别急着责备他。那可能是他在提醒你——家,该被看见了。